11月7日“立冬”節氣過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我國有些地區的“冬意”雖然不濃,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仍建議順應自然,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每逢這天,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海味,說是這樣進入了冬季,才能抵禦寒冷的侵襲。
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從氣象上特點來看,由熱轉涼的過程,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亦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這節氣養生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此時的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此時節的養生飲食進補應遵循“少辛增酸”,滋陰潤肺以防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注意食物多樣、營養均衡、細嚼慢嚥等四個方面。在體育鍛煉上,此時秋高氣爽正好是多開展各項有益的登山、慢跑、球類等體育活動。
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