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9-20 20:45

  一、豬油拌飯可謂是窮困的表現,但在清末、民國、建國初期,有“能吃上豬油拌飯就不錯”的說法,這種說法,在江西、湖南、貴州等各地仍然可聽。豬油拌飯是一種便利,不用做菜,直接在飯里加點豬油就吃了。所以有“又是豬油拌飯”一說,說明這人又是偷懶了。

  二、香港和臺灣分別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之前,不少家庭生活窮困,人把豬肉肥膏炸油,用盅把豬油存放起來,因天氣寒冷,豬油很快便凝固,因此可以儲藏很久。剩下的豬油渣可以用來炒菜,每到吃飯時,從盅挑一小塊乳白色的豬油放進熱飯中,加點醬油撈飯,非常香口惹味,甚至連菜餚也不用,就這樣可以吃光一碗飯。香港亦有人用豬油做油渣面或沾砂糖當作零食來吃。香港元朗大榮華酒樓則把豬油撈飯重新包裝,選用上等的老豬油、頭抽、上等絲苗白飯,分開上桌讓客人隨自己喜好放豬油和醬油的量。

豬油拌飯由來相關文章
豬油拌飯在香港又叫豬油撈飯,臺灣閩南語稱豬油飯,曾是中國南方常吃的主食之一。香港四大才子中的美食家蔡瀾先生在上海浦東開了一家名曰粗菜館的餐廳,一眾香港藝人都把這裡當作在上海的食堂,據說很多大牌巨星來此只為求一碗豬油撈飯,如此美味絕對堪稱米飯的經典吃法。
發布於 2023-09-20 21:05
0評論
1、板油清洗乾淨 2、切成大小一樣的小塊 3、放入鍋中,先把板油表面的水分炒幹 4、開中小火,5分鐘後就有油熬出來了 5、繼續中小火,人不能離開,要不時翻動板油 6、在熬製過程中也可以用炒菜的鏟子壓一下板油,可以加速出油 7、當板油已經變成金黃色,而且已經縮得很小,浮在油的表面時就已經差不多了,開大火10秒鐘可以讓出鍋的油渣沒有油膩感 8、把豬油倒入碗裡 9、油渣放在另外一個碗裡,撒點鹽 10
發布於 2023-09-20 20:59
0評論
許多人認為動物油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禍源而光吃植物油,其實這樣對身體的害處不次於吃動物油。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還具有構成人體胞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
發布於 2023-09-20 21:12
0評論
宜1.大米,又稱“稻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粘米幾種。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和五臟、通四脈、止煩、止渴、止瀉等作用。2.豬油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寒冷地區的人宜多食。 忌1.豬油不宜用於涼拌和炸食。調味的食品要趁熱食用,放涼後會有一種油腥氣,影響人的食慾。2.動物油熱量高、膽固醇高,故老年人、肥胖、外感諸病、大便滑瀉者
發布於 2023-09-20 20:52
0評論
現代研究表明,每100克菠菜含鉀500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礦物質鈣,能降低高血壓病人的血壓。菠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防治便秘的作用。同時,菠菜還能減少老年人患視網膜退化症的危險,據認為,這是菠菜中含有的類黃酮所起的作用,類黃酮能防治眼睛黃斑變性。最近研究發現,菠菜的提取物能抑制黑色素在皮膚內沉著,有防治婦女面部蝴蝶斑的功效,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菠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 香油
發布於 2023-06-16 05:54
0評論
小販們也有做這小生意的。以前在哈德門外有老人,常常手拿冰盞(兩個小銅碗)弄出聲 早期市場響吸引人們注意,邊走邊賣。酸梅湯古來即為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所謂“士貢梅煎”即是。因其除熱送涼,安心痛,祛痰止咳,闢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譽為“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後來傳入民間,於是大街小巷,乾鮮果鋪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攤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間熬得),掛一幅寫著“
發布於 2022-12-17 09:02
0評論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
發布於 2023-03-29 07:19
0評論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
發布於 2023-03-30 11:47
0評論
三伏天的由來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三伏天的由來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
發布於 2023-03-30 12:20
0評論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
發布於 2023-04-02 00: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