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影響長高。我國中小學生的平均身高,近年來已經低於日本同齡孩子的身高。
②食慾下降,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近視眼等常見病。
③思維活動的能力降低,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低,思維遲鈍,反應遲緩。
④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焦慮緊張,抑鬱孤獨,不願與人交往等。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名為“睡眠剝奪實驗”。作為自願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們,在缺少睡眠之後對其進行心理測試,均出現了情感淡漠,各種心理活動異常,不能做出準確精細的動作,感知覺、記憶、思維、言語等各種反應能力顯著下降等,大約需要3—4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成年人尚且如此,那麼,中小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對其軀體和心理發育的消極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量個案證明,中小學生的身心素質問題與睡眠不足有關。因此,最近有的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呼籲:為了中小學生的健康,還給孩子睡眠的時間!
有名醫說:“治癒失眠的良藥就是保證足夠的睡眠,睡眠是醫治醒著時所遇煩惱的最佳藥方。”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舒服的睡眠是大自然給人的溫和而令人懷念的護士。”身體與大腦發育尚不成熟的兒童、青少年更不可缺少睡眠——這個大自然賜與的“護士”。當孩子連享受自己應有的睡眠都成為奢望時,人們不能不擔憂:素質教育何時才能到來?
對待孩子睡眠與健康的態度,集中反映了我們的教育觀念、成材觀念。曾幾何時,報刊上經常宣傳那些不要健康、善於“幾天幾夜不睡覺”、廢寢忘食學習的好學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價值觀和成材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需要的是頭腦睿智、身手矯健、精力充沛、敢於競爭的複合型國際型人才。然而,長期睡眠不足,定會使孩子從小欠下“健康債”,少年時期嚴重的“透支生命”,定會毀掉一代英才!
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孩子的厭學情緒及不良行為習慣與睡眠不足有密切的關係。睡眠不足時,孩子的“生物鐘”出現混亂,心理行為易發生異常,孩子常常為此受批評、捱打罵……因此當孩子睏倦時,與其逼他迷迷糊糊、磨磨蹭蹭地繼續學習,還不如讓他踏實放鬆地睡覺。教師和家長應教給孩子省時高效的學習方法,要向時間要效率,而不是向睡眠要時間,馬拉松式的疲勞戰應該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