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4 05:06

  康復原則

  •禁止開鏈N繩肌訓練

  •通常移植物和骨的癒合時間需12周

  •小心不要讓脛骨向後平移(重力下的,肌肉動作)

  •通常不做CPM

  •PCL合併後外側角的修補或LCL修復遵循不同的術後護理

  •髖關節阻力運動應將阻力施於膝關節以上做髖外展和內收;當髖關節屈曲阻力可施於遠端。

  •監督物理治療一般需為術後3-5個月。

  第一階段:術後0-4周

  目標:

  •保護骨與軟組織結構的癒合

  •保護移植物

  •減少制動的影響:

  支具:

  • 0-1周:術後總是鎖定在全伸膝位

  •在術後一週,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支具解鎖做被動活動度訓練

  負重:

  •扶柺杖可忍受地負重,支具鎖定在伸膝位

  康復治療:

  •髕骨各向活動

  •各方向直腿抬高( SLR )

  •踝泵

  •N繩肌和小腿牽張

  •中立位站立下伸髖

  •功能性電刺激(以薄弱的股四頭肌收縮為依據)

  第二階段:術後4-12周

  進入第二階段的標準:

  •良好的股四頭肌控制

  •大約60度屈膝

  •完全伸膝

  •沒有任何活躍的炎症跡象

  目標:

  •增加ROM(特別是屈曲)

  •正常步態

  •繼續改善股四頭肌的力量和N繩肌靈活性

  支具:

  • 4-6w:在受控制的環境中鎖住支具步行(即病人可在PT陪伴下或在家時鎖住支具行走)

  • 6-8w:所有活動時均鎖住支具

  • 8w:丟棄支具,聽從外科醫生

  負重:

  • 4-8w:拄拐可忍受的負重

  • 8w: 如果病人符合以下情況,可丟棄柺杖:

  SLR時沒有股四頭肌滯後

  完全伸膝

  屈膝90-100度

  正常步態(可使用單拐/柺杖直到步態正常化)

  •如果PLC或LCL修復,繼續持拐到12周

  治療性運動:

  • 4-8w:

  靠牆下蹲/微蹲( 0-45度)

  蹬腿( 0-60度)

  站立位下,髖的四種聯繫方式,屈曲、後伸、外展、內收(由中立位開始,全伸膝)

  行走在池子中(在齊胸深的水的水中恢復正常腳尖步態)

  • 8-12w:

  功率自行車(腳放在踏板的前方,不要用腳趾踩踏,以儘量減少N繩活動;座位設置略高於正常)

  用帶子和減重肌進行伸膝末端的閉鏈抗阻練習。注:注意抗阻點的位置使以儘量減少脛骨位移

  stairmaster

  oElliptical教練機

  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

  坐位下的提踵

  蹬腿( 0-90度)

  第三階段:術後3~9個月

  進入第三階段的標準:

  •完全的,無痛的ROM (注意:術後5個月,屈膝缺少10~15度是最常見的)

  •正常步態

  •良好的正常的股四頭肌控制

  •沒有髕股關節疼痛

  •由外科醫生明確開始更多的向心閉鏈訓練

  目標:

  •恢復可能會妨礙功能性進展的剩餘的活動缺失

  •功能上的進展防止髕股關節刺激

  •改進功能性力量和用閉鏈運動訓練本體感覺

  •繼續保持股四頭肌的力量和N繩肌的靈活性

  治療性運動:

  •繼續閉鏈練習

  •跑步散步

  •穿背心或戴帶子在水池中慢跑

  •游泳(無蛙泳或"青蛙踢" )

  第四階段:術後第10個月,直至完全恢復活動

  進入第四階段的標準:

  •由外科醫生明確恢復全部或進步/局部活動(即迴歸工作,娛樂或競技活動)

  •無明顯的髕股或軟組織發炎

  •存在必要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和耐力,本體感覺以安全返回競技參與

  完全的無痛的活動度

  令人滿意的臨床檢查

  股四頭肌有85 %的健側腿的力量

  功能測試有健側腿的85 %

  在鬆弛試驗中沒有改變

  目標:

  •安全和循序漸進的返回工作或參與運動

  可能涉及體育的具體訓練,工作強度,或工作的需要

  病人對他們可能受到的限制有充分的瞭解

  •保持力量,耐力和功能

  治療性運動:

  •繼續閉鏈練習

  •體育特殊的功能性進展,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滑板

  慢跑/跑步

  8字跑 ,倒跑,急剎車

  跳躍( 超等長運動 )

後交叉韌帶自體重建的術後康復計劃相關文章
 注意:任何術後康復計劃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階段一:術後4w內康復目標1、保護移植體,除鍛鍊外的患肢支具固定;2、控制炎症和水腫;3、減輕疼痛;4、膝關節完全伸直;5、為了保護移植體的固定,屈膝<90°;6、在一定水平上恢復正常步態。康復計劃1、加壓冷療、Tens、NMES、CPM2、功能訓練:1w內主動輔助屈小腿;1w後主動屈小腿,延遲力量練習到12w;腳後跟向後滑動(&lt
發布於 2023-01-03 23:21
0評論
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程飈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
發布於 2023-03-25 22:2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撕裂、斷裂是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體育項目中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當前交叉韌帶嚴重撕裂或斷裂時,會嚴重影響到人的運動能力,甚至正常的走路,此時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顯得非常必要,而且必須要做,才能恢復正常的運動功能。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後的功能恢復程度取主要決於兩個方面:外科醫生手術的完美程度和康復治療師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一旦外科手術完成,接下來功能的恢復程度就完全由康復水平來決定了。術
發布於 2023-01-16 18:5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流程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
發布於 2023-03-23 10:31
0評論
1、本計劃應在骨科醫生的指導下執行。這裡提供一套常規治療方案。由於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具體執行時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2、前交叉韌帶術後的康復目的主要是針對:本體感覺、關節穩定性。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醫院關節鏡及運動醫學科劉勁松3、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支具穿戴6周,除膝關節康復訓練外,相鄰關節的主動活動應儘早開始。4、康復鍛鍊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
發布於 2022-09-25 00:06
0評論
重要時間點1、術後1周內,以消除患肢的水腫為主。2、術後4周內,要達到完全的伸膝3、術後6周內,屈膝角度控制在90°內(完全伸膝位0°)且需要支具保護,最好為鉸鏈式支具。另,一般情況下,現在才可以逐漸脫拐行走。4、術後6周後,才可以開始抗阻的屈膝練習5、術後12周內,不可做膝關節的開鏈運動,如坐位下踢小腿。術後6周內的康復計劃1、踝泵2、仰臥位下,繃緊大腿上方肌肉,將膝關節向床面下壓。6秒/次,
發布於 2023-02-17 04:31
0評論
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脛骨相對股骨向後移位的主要結構,後交叉韌帶損傷比前交叉韌帶少見。單純損傷時表現為脛骨後沉,如摩托車禍中擋泥板直接撞擊小腿近端前方。臨床症狀輕,容易漏診。目前認為,單純的後交叉韌帶II°損傷(後向不穩定小於10mm)推薦保守治療,而III°損傷,即後向不穩定超過10mm,應行後交叉韌帶重建術。II°損傷如果股四頭肌發達有力,通常能彌補後交叉韌帶的功能,運動員能繼續從事體育運動。經過
發布於 2023-03-07 21:06
0評論
階段一:術後4w內康復目標1、保護移植體,除鍛鍊外的患肢支具固定2、控制炎症和水腫3、減輕疼痛4、膝關節完全伸直5、為了保護移植體的固定,屈膝<90°6、在一定水平上恢復正常步態康復計劃1、加壓冷療、Tens、NMES、CPM2、功能訓練:1w內主動輔助屈小腿;1w後主動屈小腿,延遲力量練習到12w;腳後跟向後滑動(<90度);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腓腸肌/比目魚肌牽張;1w內溫和的s繩
發布於 2023-02-16 23:06
0評論
術後6周內的康復計劃1、仰臥位,抱膝懸垂小腿使膝關節屈曲術後4周後開始增加以下鍛鍊內容:2、靠牆微蹲練習3、正向臺階練習:正向面對臺階,上下臺階練習。4、側向臺階練習:側向面對臺階,上下臺階練習。5、提踵練習:站立,保持完全伸膝,踮起腳後跟。         
發布於 2023-02-17 04:26
0評論
AclN繩肌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方案本康復治療方案是針對重建acl的手術患者制定的,但具體的訓練方案還是要根據患者手術後的具體查體情況,恢復快慢,或是否存在合併膝關節其他損傷而言的,具體的方案的最終確定都要手術醫生和康復醫生決定。術前康復指導:介紹自己並教育患者術前及術後康復的必要性指導患者體位轉移,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指導患者術後膝關節訓練動作,簡述住院期間訓練進度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柺杖,學會
發布於 2023-02-17 00:06
0評論